第二十九章
九老洞中别无他人,安静清幽,两人在此胡天胡地厮混许久,才总算鸣金收兵,待到结束之时,李忘生起身竟踉跄了一步,幸而谢云流眼明手快扶了他一把: “怎么了?” “……”李忘生默然,没好意思说自己竟然被做到腿软——对于一个刚修得半仙之体的人而言,这未免也太…… 谢云流嘴快问完之后也察觉到原因,将人往怀里一搂,不着痕迹摸了摸掌下劲瘦的腰身——那上面还残留着他没控制好力道留下的指印,心头微漾,有心疼亦有满足。 他这一摸,李忘生腰心顿时一软,忍无可忍握住他的手,转头望过来的目光中破天荒显出些讨饶的意味:“师兄,不能再做了!” 他二人才修得半仙之体就如此折腾,于修行不利。毕竟半仙不是真的成仙,做多了还是会肾虚腿软,咳…… 谢云流好笑地在他脸颊上蹭了蹭:“这次不闹你了,我们先回去更衣。”说着脚尖一点带着人纵身赶往之前小住的茅屋。
回到小屋之后,谢云流从一旁翻出装有衣物的包裹,解开来拿了两套道袍,转手递给李忘生。这一幕倒是与当初他二人悟道时有些相似,只不过如今他将道袍披上身时神色坦然得很,再无丝毫别扭。随手系上衣带,转身正要将发冠递给师弟,却见后者神色有些奇异地看着他,目光闪烁,欲言又止。 “师兄,你似乎……”李忘生说着视线微微上移,看着眼前明显比自己高了几分的谢云流,抬手比了比,“高了些许?” 刚刚坐着的时候他就隐隐发现,自己与师兄平日里平视的视角有了些变化,需要微微仰头看他——最初还以为是错觉,然而此刻两人站在一起,这个角度变化就很明显了。 最重要的是,原本合身的道袍,上身之后下摆仅到脚踝,平白短了一截。 闻言谢云流也看向他,目测片刻点点头:“似乎高了寸许,应是天雷淬体之效。”不仅是他,李忘生亦长高了几分,身上的道袍也短了。 对这个结果谢云流倒也并不意外,当年他被迫远走东瀛时还处于长身体的年龄,那处不比中原,吃穿用度都很差,加上夙夜奔逃,又人在他乡难以入眠,身高自然也就发育停滞。此番天雷淬体,相当于肉身重塑,筋骨拉伸至最佳状态实属正常。 好在道袍不同其他,本就是宽大的样式,此刻短了些许看起来也并不突兀。 谢云流扯了扯衣摆,对这个变化倒是颇为满意,原本归来之后突然发现,曾经比他小不少的师弟如今竟比他高了一点点,多少耿耿于怀。如今终于反超回去,倒隐隐满足了些许虚荣心。 ——嗯,只有一点点而已。
换好衣物,谢云流又从包裹下方抽了一本小册子,转手递给李忘生:“来,师弟看看这个。” 李忘生接过一看,只见封面上写着《天地交感双修秘法》八个大字,脸色顿时一红:“这……师兄是从何处找出来的?” 闻言谢云流倒是有些稀奇:“你看过里面的内容?” 李忘生垂首避开他的目光,翻开手中的书册看了第一页的内容,确定就是自己曾经见过的那一本,“……忘生闲暇之时去观微阁,曾无意中看到过。” “不止看到过吧,应该还看完了?”谢云流玩味地从他手中将那册子抽出来,信手翻了翻,向旁一丢,“如此倒是方便了,我本想让你先学习一二再行双修,如今倒是可以直接来实践了。” 李忘生大惊:“现、现在?” “当然。”谢云流理所当然道,“你不是嫌我仗着半仙之体做得过分吗?那我们边做边合修,对身体就有益无害了。” 李忘生不由扶额,这个理由,未免也太…… 但双修还是要修的,毕竟他二人已为道侣,结契同修才是常态。更何况还有风儿等着他们去救。是以李忘生摸了摸兀自酸痛的腰,还是咬了咬牙,应了下来。 …… 两人在九老洞中这一合修又是数日,等身体状态完全恢复巅峰后才出关离开。一出洞口才发现,整个纯阳宫张灯结彩,到处都是喜庆的气息。两人穿着初级弟子的道袍混迹其中,旁观着这片热闹景象,一时间还有些摸不着头脑。 “师兄,我二人渡劫应当没耗费许多时间吧?” 李忘生茫然地看着悬挂在栈桥上的红灯笼,他们两个搬进九老洞的时候还是夏日,这怎么一出来仿佛已到年节了般? 谢云流看了看周遭景色,从天时树木的状态上来看应当没过多久,摇头道:“不像是年节,此番布置,倒像是……” “什么?” 谢云流忽然露出个了然的笑来,拉着他的手纵身而起:“且去镇岳宫那边一问便知!”
两人如今修为已非寻常江湖人士可比,数息之间便来到镇岳宫外。这时天色仍亮,太极广场上尚有不少弟子修行比斗,很是热闹。他二人不欲引起旁人注意,敛息潜入殿内,给于睿传了讯息,不久后就见对方匆匆赶来,见到他二人时双眼一亮: “两位师兄出关了!渡劫可还顺利?” “一切都好,师妹辛苦了。”李忘生抬手行了个道礼,“近日山上可有异常?” “并无。”于睿笑吟吟道,“自月泉淮伏诛后,弟子们如今都勤勉几分,除了为两位师兄的结契大典奔走外,也没疏忽自身锻炼。” “嗯?什么大典?” 敏锐地察觉到关键之处,李忘生骤然反应过来:“难道外面那些红灯彩绸,是为了……” “自是为了两位师兄的结契大典。”于睿理所当然道,“消息已经放出去了,如今两位师兄渡劫出关,也是时候定个日子,将大典早日举办完毕。” “师妹有心了。”谢云流接过他的话头,对于睿这个贴心的师妹高看几分:难怪忘生多次夸赞这个师妹心思玲珑剔透,果然不愧天下三智之名。 “此乃两派大事,自然要隆重些。”于睿说着见李忘生眉头微蹙,心念一转就猜到他的想法,却并未出口宽慰,而是道,“说起来为了此次大典,刀宗弟子与我纯阳弟子关系倒是亲近不少。” 她将两派弟子这段时间携手合作等诸事当做玩笑讲来,说刀宗弟子如今出入纯阳宫再无芥蒂,说静虚弟子跟着曾经的师兄师姐欢天喜地的模样,说紫虚弟子从一开始的相互较劲,互别苗头到后来相谈甚欢,说玉虚某弟子和某刀宗弟子相约大典之后下山同游……妙语连珠,将弟子们的形貌喜好讲得惟妙惟肖。李忘生静静听着,侧头望去,见谢云流也有些出神,心中一叹,明了了师妹言下之意。 是以最终他再没追究师弟师妹们搞出如此大阵仗的缘由,只轻笑道:“如此甚好。” 见他松口,于睿心中也松了口气,笑道:“如今诸事已定,我日前请师父他老人家算了吉日,两位师兄看看如何?”说着早有准备般从袖中取出一红封递了过来。 师父居然也参与了? 谢李二人对视一眼,接过红封一看,上面写着的吉日约在一月之后,不由暗自叹服师父算得准确。这个时间不早不晚,恰好卡在他们出关,还有时间做些准备,自然并无异议。 …… 定下了大典举办的日子,剩下的便是正式发帖广邀江湖同道,准备后续事宜等等。经过之前的宣传,此事在江湖上早已传得沸沸扬扬,各个相熟门派也都派了人来观礼。一应接待事宜自有门下弟子准备,两个当事人反倒轻松,只需乔装一番静待典礼到来即可。 考虑到修仙一事对凡俗的影响,两人相貌返青之事并未告知旁人,除了于睿等纯阳四子外,也只有亲传如林语元等寥寥贴身弟子知晓,因此大典之上仍旧要以老年形貌示人。 好在易容不难,只需染个发色,再做个老态妆容便是。至于身量变化只能糊弄过去——幸而平日里他们与人相交不算多,少数几个关系近的也不至于那么不知趣,对此追根究底。
等到大典当日,在两派弟子与交好的武林同道的见证下,谢云流与李忘生二人前往紫霄宫,在山石道人的见证下结为道侣。结契之时天现异象,祥云环绕,此番变化令那些仍有腹诽嘲讽等负面情绪的人彻底闭嘴,就连朝廷派来的观礼使者都面色骇然,不敢多言。 待结契大典结束后,两人便对外宣布,蹉跎数十载,而今得师父纯阳子指点,将卸下自身掌教/宗主的职务,分别传位给金虚子卓凤鸣与披星阁掌事方轻崖,随师外出云游。 天下哗然。
尾声
无论纯阳还是刀宗,一派之掌的更替都非小事,而且谢云流与李忘生二人如今尚在盛年,突然隐退自然引得猜测纷纷。 有人说朝廷容不得国教被离经叛道之人掌控,暗自逼迫两人退位;有人说他二人晚年才一笑泯恩仇,又结契成侣,余生只为逍遥相伴,不想再蹉跎时光;还有人说那两人已经觅得修仙之法,就此脱离凡尘俗世,结契那日天象便可为证……种种说法不一而足,但终究只是江湖传闻,真实情况如何,也仅有少数之人知晓。 再十余年,纯阳余下二代弟子们亦逐渐闭关不问世事,金虚子卸下掌教之位,传位给了数年前归来的静虚一脉大弟子洛风。当年洛风归来也曾引起江湖众人讨论,据说他宫中神武遗迹一行身受重伤,这些年来全靠万花“活人不医”裴元吊命,经过数十年精心医治方才好转。他原本就曾被作为纯阳接班人培养许久,如今又磨炼数年,心性实力皆令人叹服,接任掌教之位实至名归。 又时隔多年,江湖上关于纯阳上上代掌教与曾经的剑魔谢宗主之间的恩恩怨怨,逐渐被人遗忘。江湖一代新人换旧人,那些过去的故事,也都随着故人离去而被逐渐淡忘。唯有纯阳山下、舟山海边,偶见两名青年携手归来,形貌卓绝,气质出尘,一人桀骜潇洒,一人温润如玉,令人观之便心生向往。但转身离去后仔细思来,却记不得其具体长相,令人扼腕。 久而久之,此事逐渐成为江湖趣谈,个中真意,就不足为外人所知了。
(全文完)
后记的一丢丢:
原著中风儿年龄已经很大了,原则上不该是他接任卓师叔的掌门之位,但本文设定洛风冰封了几十年,身体状况是完全停滞的,醒来之后,年龄基本上就等同于他刚重伤的那段时间,所以虽然他年龄比老卓要大,可醒来以后,身体却要比他小上几十岁了(就是找个正大光明的理由来圆梦,让他接任而已)。 正文完结啦!本文后续可接续姊妹篇《 解连环》,两篇文各自独立又有部分相关,番外《情思晚》与《今夕何夕》世界观共享,就不重复贴了。
|